古人畫山水畫的原因 |
中國文化報 石溪谷 2014-02-27 點擊:3625
|
|
這篇文章的題目也可以換個叫法“古人為什么要畫山水?”
對這個問題的深入思考源于一次談話。08年到12年每年我都要去奧地利拜訪Jger和Renate,在他們的“宮殿”里住上幾天。“宮殿”建造于中世紀,是曾經的修道院和印刷廠,有個很大的花園,森林環繞,多瑙河就在山腳下。懷念和Jger一起在林子里散步、討論、采蘑菇的時光 ……
談話是在餐桌上開始的。這位深愛著自己的森林和土地的奧地利人幾乎從不離開家鄉,我記得他以前最遠的旅行是去意大利。但他近幾年來過中國,而且是兩次!這兩次的遠游使他對中國的文化產生了極大的興趣,同時也產生了很多的疑問。
“古代的中國人為什么會畫山水?而且一畫就是一千多年?”這是談話的開始。
是啊,畫山水是因為對自然的熱愛和儒道釋哲學的影響,這是教科書里的常識。可是為什么王朝時代的所有杰出的頭腦都熱衷于此,且一畫就是一千多年呢?
“熱愛自然我可以理解,但如此的癡迷且一成不變地畫了一千多年。這就讓人不好理解了。他們難道沒有想過用些別的藝術形式來表達自己對自然的熱愛?”
我無語了。
“我知道,在歐洲也有過持續了一千多年的畫種。那就是中世紀的宗教畫 ……”
宗教畫?腦海里浮現出在慕尼黑美術館里見到的精美的作品,它們的氣息深深地打動了那時的我。我也了解,這樣的繪畫是用來進行精神修煉的。
——宗教畫和山水畫,這兩者之間難道有著什么相同的地方嗎?
當時的我已經在中國進行了八年的禪修。
山水畫難道是古人進行精神修煉的工具?就像“宗教畫”傳達著對“神”與“神性”的理解與熱愛一樣,中國王朝時代的山水畫難道也有著精神修煉的含意?在小橋、瀑布、河流、樹木、山石、房舍、行人的背后,難道還隱藏著什么其他的秘密?
是啊!光憑“對自然的熱愛”是不能解釋這一千多年的執著的。而且,我知道在古代中國的詞匯里面是沒有“哲學”這兩個字的。“表現了畫家的個人情感”,那為什么所有的山水畫都以“士夫氣”和“逸品”作為自己的旨歸呢?
難道現代中國的藝術理論故意地隱去了山水畫背后一些重要的東西?他們又為什么要這么做呢?……
通過禪修的經驗,我知道中國的古人在追求一種全新的精神體驗。這種體驗能夠使他們通過對內在世界的了解,而達到超越——超越物質世界、超越自我、和超越“神”。
它的最終目的是﹕使人們的精神不再依附于“神”,也不再依附于理論、思想,更不會依附于情感,而是回歸到生命本身的自滿自足。
這種“回歸”也在古代的士人之間樹立起了“雅”“俗”的標準,他們給這類“回歸”之人的名稱是“真人”或者“高士”。
那么,這樣的精神修煉和山水畫之間又有著什么樣的必然聯系呢?
那次談話之后,我再一次地檢索了資料﹕王維—習禪,蘇軾—習禪,黃公望—修道,倪瓚—習禪,吳鎮—習禪,董其昌—習禪。
噢,原來是這樣!
我還知道的是,從晚唐到宋、元、明、清,王朝時代的“士人”以對“心性”的理解為共同的基礎,發揮了以往儒道釋三家的理論,并發明出了各自具體的精神修煉的方法。這些方法都是當時的“顯學”,并成為一種“時尚”。
山水畫只是“心性”這門學問里的一個分支罷了。
“心性”的精神修煉法在當時被稱為“道”,它指導著人們去認識自己的內心。而山水畫是被視為“畫道”的。
原來,“心性”的精神修煉才是山水畫產生的原因。也是它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生長、綿延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內在動力。
古人原來不是在畫肉眼看到的山水。
他們是通過對山水的描繪,來表達自己心中的修煉境界。
那么,這套精神修煉法的標準,當然也是山水畫的標準了。這套精神修煉法的追求,當然也是山水畫的追求。這套精神修煉法的最高境界,也會是山水畫的最高境界。
難怪在山水畫、書道、琴道、茶道、古典詩詞等中國的藝術品里,他們那么地強調“靜淡遠”的氣息了。這些藝術品傳達的不再是門技術,而是精神修煉的水平。
原來如此!
在中國的精神發展史上,不僅出現了像敦煌石窟、永樂宮壁畫那樣的“宗教畫”,通過“士”人們的努力,還發展出了一種更直接的形式——用山水畫的“意境”來表達人類精神的實相!
古代中國并沒有像歐洲“宗教”那樣進行著對“神”的崇拜,并以此來鍛煉西方的精神。
而是演繹出了一套自己獨特的精神追求和具體的訓練方法,由此也產生了相應的文化與藝術,鍛造出了一個與“神”不同的精神世界。
山水畫正是這個精神世界的載體!
對人類精神實相的描述,才是古人畫山水畫的真正原因。
溯本還源才發現,令王朝時代的士大夫們如癡如醉的,并不是一張張山水的畫面,而是那畫外的對“心性”的理解與追求。
那么,還有沒有別的媒介和語言,把“心性”修煉體系中對人類精神的理解傳達出來呢?
我想,這正是我們這個時代需要回答的。
|
網友熱評
|
|
本站文章部分內容轉載自互聯網,供讀者交流和學習,如有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,
以便更正或刪除。感謝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網站,并歡迎各類媒體與我們進行文章共享合作。 |
書畫名家 |
天津 王春景 | 北京 方人也 | 天津 張景源 | 北京 蕭寬 | 天津 王朝暉 | 天津 辛宇凌 | 福建 鐘聲 | 河北 張運謙 | 北京 倪新芳 | 北京 王志華 |
|
|